发改委强调地方无权批准煤制天然气项目
发改委公布的《发改委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》中提到,大唐、中电投、华能、国开投、中石油、中石化等企业,要对煤制天然气统筹考虑、合理布局;要优先安排煤炭调出区煤制气项目;政府鼓励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国产化设备项目。
该通知还指出,要鼓励节能节水降耗新工艺、新技术的应用;发展煤、电、气、化多联产;与天然气管道规划衔接,落实外输通道和天然气销售市场,大力开发和推广天然气终端高效利用方式。
事实上,煤制气已动用了央企和各路资本的大笔资金。不完全统计显示,至少有2000亿资金用在新疆、内蒙、辽宁等煤制气项目中,产能高达400亿立方米。
但记者了解到,目前已得到国家核准的项目并不多,包括内蒙的大唐国际克什克腾旗40亿立方米项目、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6亿立方米项目等等。
但不管是政府,还是企业,仍然在寻找更多的机会进军煤制气。近日,新疆伊犁相关部门就表示,2015年当地要形成15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生产能力,庆华集团、新汶集团、中电投等多家公司都在当地设立了煤制气业务,未来将新增产值300亿元。
不愿意退出与天然气价走高有关
今年6月1日天然气价上升0.23元每立方米之后,让投资者们清楚的意识到天然气价已进入了上升通道、定价机制在朝着市场化方向前进的美好前景。
只有不断调价,煤制天然气的产业前景也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。一位从事该产业多年的央企工程师就告诉记者,如果能有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如2元/立方米的天然气售价,那么煤制气的成本不仅能收回,而且还会有高达20%以上的毛利率。
但就像发改委通知所提到的那样,对于煤制气业务,耗水量是各方质疑的焦点之一。